中新網安徽新聞11月14日電 (通訊員 陳先瑤)“父老鄉親們,你們想一想,如果我們現在老了,人還像以前那么葬的話……”近日,旌德縣興隆鎮街頭跑起了一輛殯葬整治流動宣傳車,它來回穿梭于轄區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廣場、村口鄉道、人員流動密集區等場所,車載小喇叭循環播放著殯葬整治政策音頻,洪亮的聲音響徹興隆街頭巷尾,為村民們上了一堂“接地氣”的移風易俗文明課。
據悉,為了讓厚養薄葬,弘揚時代新風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該鎮創新形式,從“官方宣教”變為“民間推廣”,邀請當地村民錄制了方言版殯葬整治政策音頻,利用宣傳車在集鎮和各村早中晚時間段流動播放,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倡導村民文明殯葬、綠色殯葬,上接天線,下接地氣。依托“大喇叭”和流動宣傳車,把殯葬改革政策送到群眾家門口,切實打通文明殯葬宣傳“最后一公里”。
“現在宣傳方式都越來越接地氣了,大喇叭和流動宣傳車每天給我們介紹殯葬整治的意義等內容,我和老伴兒在院子仔細聆聽,現在對殯葬整治的意義和政策內容心里都有了數,我們老黨員要帶頭響應政策,也和兒子們說了要厚養薄葬!比宕謇宵h員方紹牛說。
鄉村“方言”“大喇叭”的最大好處是說的人能“說清”,聽的人聽得懂。由于該鎮常住人口多數是老人和留守兒童,他們大多數人都是文盲,對宣傳單頁、倡議書滿篇幅的文字看不懂,更沒有耐心。鄉村方言版宣傳音頻的出現,不但讓許多大道理都本土化、通俗化,讓廣大村民們在鄉情鄉音的本地方言中聽得清、聽得懂,記得住、想得通。同時,該鎮召開建墓手藝人座談會,邀請全鎮范圍內建墓手藝人和工程隊代表參會,大家各抒己見,對殯葬整治持續攻堅提出很多有建設性的宣傳措施和工作方法。
“通過宣傳車大喇叭‘喊話’方言版音頻這種新穎、接地氣的宣傳方式,既擴大宣傳覆蓋面又提高群眾知曉率,下一步,我鎮還將結合入戶走訪、講座宣講、發放宣傳單頁及倡議書,做到殯葬整治工作‘村村響’‘人人知’,形成網格化、地毯式全覆蓋格局,吹響殯葬整治工作的集結號,實現人人都自覺成為殯葬整治工作的支持者和參與者的效果!迸d隆鎮黨委書記陳靜說道。(完)
中國新聞社安徽分社版權所有: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主辦單位:中國新聞社安徽分社 地址:安徽合肥梅山路8號 郵編:230021
聯系電話:0551-65533351 投稿信箱:anhui@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