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宛若滔滔江河,生生不息,鏈接著歷史與未來。
踏進這條自遠古奔來的滾滾河流,每一日的徽州、每一刻的歙縣、每一寸的千年古城,都是新的。立足城下,值此良宵,此時的人們會想起什么?
答案可以從一場國際時裝秀中找到。11月7日晚,以“歙采繽紛 魅力四歙”為主題的徽州古城非遺國際時裝秀在歙縣開啟華麗序章。
時裝秀充分融合傳統美學與潮流藝術,歙縣魚燈秀、徽劇繞場秀、非遺剪紙藝術時裝秀、非遺國際時裝秀接連上演,精彩紛呈、熱鬧非凡。
徽州古城非遺國際時裝秀,讓廣大當地民眾和游客近距離感受歷史文化與前沿時尚的美學秀場,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領悟非遺風華。
當然,不禁也引人深思:歙縣“千年古城”的歷史文化譜系、場域,該如何打開?又該怎么活用?
“常?础,銘刻文旅記憶
往事越萬年,歙縣如同一部卷帙浩繁的歷史著作,凝聚著前人的智慧,見證著不同時期徽文化的裂變、撞擊與融合。
歙縣不僅是一座千年古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更是徽文化主要承載地和集中展示區。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巧奪天工的徽州工藝、嘆為觀止的非遺傳承、獨具一格的工匠技藝,“一座沒有屋頂的徽文化大地藝術館”在2122平方公里的山海星河中渾然天成。
活用、用活“千年古城”這一鮮明而獨特的文化標識,用古城的夢想,去講時代故事,成為歙縣勇立文旅潮頭,同質化破局的關鍵一招。
今晚這場時裝秀,既是歙縣城市風貌、歷史文化的集中展陳,也是歙縣文旅精彩打法的最新路演。
千年古城化身“秀場”,時裝秀以古城墻古城樓古牌坊為幕,沿長道鋪就舞臺,用足用好現有的展示場域、展示手段,讓民眾和游客在“?、反復看”的過程中更好地感受歙縣發展成效,增強對歷史文化的自信感。
同時,時裝秀還創新傳播方式,多媒體融合,將展陳與環境相融合,吸引很多年輕人前來打卡,讓“歷史的厚重”變成“年輕的熱愛”,讓“文化的氣象萬千”成為“眼前的精彩紛呈”。
“深深挖”,充實時代新意
當晚,歙縣將傳統文化和潮流趨勢相融合,借力國際設計團隊,將秀美風光、徽派古建、非遺文化融入服飾服裝,通過時裝走秀,助力徽州文化的傳承發展,進一步講好“國風”“非遺”故事。
100余套四季時裝由上海大學巴黎國際時裝藝術學院的師生歷經數月設計制作完成,時裝充分融入徽文化元素,結合文化傳承、民風民俗和潮流服裝設計、服飾搭配等,盡顯徽風皖韻。
此外,非遺徽州剪紙更是大展風華。歙縣將傳統非遺文化融入現代服裝設計,以剪紙藝術為主要技法,融徽州山水、自然風光、民俗故事為一體,通過刀光剪影里的指尖畫作表現徽州風情,設計創作立體感強、圖案生動的原創服飾。中外模特共同演繹,帶給現場觀眾傳統與時尚共鳴的體驗,增進傳統非遺與時尚產業有效合作。
近年來,歙縣深挖徽州文化基因,不斷加強對文化的研究、整理、闡釋,梳理脈絡,提升內涵,不斷融入時代元素,讓文化這一顆明星更加璀璨。
“時時用”,涵養精神價值
歙縣深挖徽文化基因,積極探索新形式,涵養“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用好具有鮮明辨識度的文化標識,人們的精神世界也將更富足,讓優秀傳統文化成為觸手可及的日常之物也有了不同的打開方式。
近年來,歙縣以“徽文化·大地藝術季”統攬全局、輻射各方,保護和發揮當地旅游資源和非遺文化的優勢,抓住機遇,時時刻刻不忘大膽嘗試,借用新方式為文旅發展注入新活力。
比如,全面提升古城景區旅游業態打造,從主營門票經濟向復合型、多元化經濟轉變。落成“跟著劇本游徽州·數字劇場”“徽州府有囍”等演藝項目,推動“魚趣館·老爺咖啡”、博物館文創店、仁和樓剪紙館、南譙樓茶館、大魚神燈館等10余種新型業態百花齊放。
千年古城有機更新,跳動時尚之心,正在傳承推廣并創新以徽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當然,打開歙縣“徽州古城”的方式遠不止于此,還可以“串珠成鏈”地讀、“由遠及近”地觀和“小中見大”地品等等。從這座千年古城中,我們可以更好地讀懂歙縣、讀懂黃山、讀懂徽州。
文化是流動的活水。一邊讀,一邊用,在讀中用,在用中品,讓歙縣、徽州的歷史文化的活水流出場館、書籍、古跡,流進日常生活中,具象到人們的習慣里。
問歷史借力,讀懂徽州;與時代偕行,活用古城。
古城不古,青春時尚;跨界融合,煥新出發。
作為徽文化的發源地,歙縣正以歷史名城的厚度、推陳出新的高度、創新融合發展的深度與外界展開新的對話。
或許,“何以歙縣”沒有最好的回答,但最新的回答便在這“古城+”。
(作者:葉智成)
中國新聞社安徽分社版權所有: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主辦單位:中國新聞社安徽分社 地址:安徽合肥梅山路8號 郵編:230021
聯系電話:0551-65533351 投稿信箱:anhui@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