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3zh1p"><noframes id="3zh1p">

      <mark id="3zh1p"><noframes id="3zh1p"><cite id="3zh1p"></cite>
          <cite id="3zh1p"></cite>

          <ins id="3zh1p"><form id="3zh1p"><delect id="3zh1p"></delect></form></ins>

            中新網安徽新聞正文

            共望長河映遠林 安徽省氣象局構筑流域防汛抗旱精細化板塊調控機制

            2022年12月12日 14:06 來源:中安在線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11月20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播發消息:今年10月到11月,安徽全省降水量偏少,對冬小麥生長造成不利影響。安徽搶抓近幾天南下冷空氣帶來的有利氣象條件,派出增雨飛機執行增雨作業。位于安徽巢湖流域肥西縣的種糧大戶金仕慶對著鏡頭說:“這場雨下得太及時了,有利于小麥生長!

              提高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流域區域洪澇等氣象風險預報預警能力,是《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提出的明確要求。安徽省氣象局構建流域氣象智能數字業務技術體系,為淮河流域防汛抗旱調控以及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風險研判提供精細化氣象服務。該項工作階段性成果不僅經受住2020年歷史罕見特大洪澇災害考驗,更為2022年流域抗旱調度提供了有力支撐。

              構建流域防汛抗旱精細化板塊調控機制

              2022年,河南、江蘇、安徽等地水利部門依據預報加強淮河骨干工程調度,蚌埠閘上蓄水位較常年同期高0.2米,大別山淠史杭灌區跨流域為水稻灌溉調水、向合肥市調水共計2.7億立方米。

              合力,來源于淮河流域互聯互通業務服務機制的形成。以國家級業務單位預報產品為基礎,流域氣象中心為4省24市氣象部門及淮河水利委員會、生態環境部淮河流域監督管理局等部門提供專業專項服務。完善聯防聯動流程,形成國-流域中心-省市級氣象部門上下互動,淮河流域氣象中心-淮委水文局、生態環境部淮河流域監督管理局左右聯動的運行機制,業務系統國省互訪,重大過程聯防聯動。

              成效,得益于流域防汛抗旱精細化板塊調控機制的構建和完善。明確流域各單元氣象保障責任單位,建立基于板塊的預警信息精準靶向發布機制;完善服務聯防聯控機制,印發淮河支流氣象服務主體責任制通知,建立氣象服務“河湖長”制,將安徽省中小河流細化為 49 個,針對防汛需求較重的中小河流、湖泊(水庫)細化單元,明確主體責任;完善部門聯動機制,聯合省水利廳、省應急管理廳印發《山洪災害氣象預警工作方案》等,突出部門主責,強化基于精細化預報預警和上下游聯動的防御調度聯動。

              底氣,源于流域氣象數字智能技術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在國家氣象中心、國家氣候中心指導下,發展基于無縫隙智能網格預報業務中小流域面雨量精細化集成預報技術,完善流域多模式集成動力統計氣候預測等技術,形成實況-臨近-短時-短期-中期-延伸期-月季的流域氣溫、降水、面雨量等智能網格產品。依托無縫隙網格實況+預報產品,研發氣象水文耦合技術和多模式集成技術,研發中小河流洪水氣象風險預警模型,建立動態預警業務。統籌集約研發基于云原生技術的新一代流域氣象業務系統,全面對接“天擎”系統,為流域防汛抗旱板塊調控機制提供技術支持。

              開展流域板塊調控氣象保障服務試點示范

              2020年7月17日夜里到18日白天,安徽大別山區、淮河上游河南桐柏山出現強降雨天氣。當時臨近出梅,大別山區水庫尚未出現超汛限水位,省防指根據預報意見及時調度佛子嶺、梅山等大型水庫提前預泄,為蓄洪提供了更多庫容。在提前泄洪的前提下,部分水庫仍然漲水達6米之多。逐小時精準流域預報預警、上下游聯防聯控,為淮河王家壩閘成功開閘泄洪、長江防洪保障提供有力調度支持。

              試點示范,積小勝為大勝。安徽省氣象局在淮河支流上游大別山水庫開展試點,細化板塊責任,根據水庫出入口,確定水庫集水范圍及對下游影響區域。2022年8月提前3天精準預報水庫汛期最后一場有效降水,經提前調節,水庫水位較周邊高一成以上,有力保障抗旱。

              面對淮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新需求,流域氣象業務能力逐步提升。流域觀測站網布局進一步完善,江蘇啟動地基遙感垂直觀測建設,河南推進伏牛山、太行山梯度觀測系統建設,山東啟動聊城、棗莊天氣雷達建設,安徽啟動王家壩、鳳陽等5部天氣雷達建設;春恿饔驓庀笾行难邪l流域面雨量監測、面雨量預報、氣候預測、氣候評估、氣象風險預警等5大類服務產品。逐10分鐘更新、1公里分辨率降水短臨預報實時接入水文業務系統。重大天氣氣候事件強度、等級及危險性指數納入實時定量監測評估。2022年淮河流域降水智能預測可預報時長達15天至20天,正確率超30%。

              流域氣象服務范圍也在不斷擴大。開展2022年首場暴雨提前預報服務試點,為生態環境部淮河流域生態監督管理局提供斷面逐日面雨量?茖W評估淮河流域內山地區域的水資源及水源涵養狀況,構建基于“暴露度·敏感度·恢復力”的城市脆弱性評估框架及評價指標,開展氣候宜居城市評估指標研制,為流域適應氣候變化、保護氣候生態環境、開發利用氣候資源提供技術支撐。

              試點成果應用到中小流域取得明顯成效

              3月17日,池州秋浦河、黃湓河發生“桃花汛”,秋浦河上游石臺段以上發生超保證洪水,49座水庫超汛限并溢洪。池州市水利部門根據氣象預報,在強降雨來臨前發布10次通知,根據聯動機制,及時啟動水旱災害防御應急響應,發布山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11期,確保防洪安全。

              墻內開花,如何做到內外皆香?安徽省氣象局給出的答案是融合發展、相互賦能。

              氣象部門將試點成果推廣應用到巢湖等其他流域,根據入湖河流水系和出湖閘口特點,將巢湖流域細分為12個調控板塊開展流域服務,在2020年巢湖罕見洪澇災害中發揮重要決策作用,得到省政府及合肥市政府充分肯定。

              流域防汛抗旱精細化板塊調控機制在全國其他主要流域和中小河流都具有推廣價值。今年9月,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莊國泰在安徽調研時對其給予高度評價,要求全國推廣。

              安徽省氣象局還組建了淮河流域氣象服務創新團隊和江淮地區氣候系統多圈層研究創新團隊,發展中小流域面雨量精細化集成預報、氣象風險預警等技術。安徽、河南聯合省科技廳設立自然科學基金(氣象聯合基金),吸引高?蒲性核⒉砰_展研究。流域各省組織開展多層級的流域降水、生態、觀測等方向基礎研究和聯合攻關。建立流域洪澇災害監測評估反饋機制,基于風云、高分等衛星遙感數據,研發淮河流域及中小流域水體面積和旱情多尺度、全天候動態監測算法,將客觀監測指標、評估模型等算法納入決策氣象服務系統,實時開展極端氣候事件精細到格點的監測評估及預估,并向多部門反饋。聯合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省水利科學研究院、省高分中心等開展2020年洪澇和2022年干旱水體變化、旱情監測,監測評估成果全文收錄于《2020年安徽省洪澇災害調查評估報告》。

              9月9日,第二次淮河流域大氣科學試驗啟動。安徽省氣象局積極籌措資源改造試驗基地和觀測系統,匯聚國省氣象部門、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科研力量共謀發展,發揮院士專家顧問團、中國氣象局領軍人才首席等團隊作用,持續完善優化流域防汛抗旱精細化板塊調控機制,以期共望長河映遠林!(王兵 中安在線記者 蘇藝)

            中國新聞社安徽分社版權所有: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主辦單位:中國新聞社安徽分社 地址:安徽合肥梅山路8號 郵編:230021
            聯系電話:0551-65533351  投稿信箱:anhui@china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