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安徽新聞12月7日電 (通訊員連瑪利 季守方)“十幾年未解決的生產路問題,這幾天讓楊莊五老調事室跟法官工作站的人弄好了,今后再也不用為打農藥、收割莊稼沒有路走而發愁啦,還是五老調事管用”,界首市任寨鄉馬腰莊七十多歲的老人馬成才拉住五老調事員劉仲士的手動情地說。
原來任寨鄉楊莊村馬腰莊自然村村南地原本有一條400多米的生產路,牽涉到馬腰莊東西兩地二十幾戶村民,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戶犁地時都往生產路上擠占,時間一長,整條生產路就被慢慢占完了。由于沒有路走,每年村民為收種及管理莊稼因為出路問題沒少發生矛盾,村民對此反映強烈,多年積攢的矛盾,如厝火積薪,一觸即發。
針對馬腰莊生產路這條矛盾信息,“五老調事”室當即聯系“小板凳”法官工作站法官,走訪村健在的老人,調查了解當年生產路的基本情況,確認道路東西寬七尺,南北長400米。在掌握基本事實的基礎上,召開村民代表會,陳述還原當年生產路的基本狀況,法官現場宣講土地承包政策,闡明土地侵權行為帶來的法律后果,最后在村民代表的見證下,丈量了生產路長寬,進行定位楔灰樁定界。最終馬腰莊這個長達十幾年未解決的生產路問題得意圓滿解決,同時也消除了可能引起上訪等不穩定隱患。
“楊莊村因地制宜推廣、發揚、創新“四事四權”工作法,并不是單純為'調事'而'調事',而是抓住鄉村社會系統治理這個牛鼻子,采用'五老調事'+N 模式,打造鄉村治理新樣板”,楊莊村黨支部書記劉廣林介紹。
從推行“四事四權”工作法以來,任寨鄉持續把推廣落實“四事四權”工作法與“黨建+信訪”、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暖民心十大行動等工作有機結合,發揮志愿者、“人民調解員”等人群作用,做好各項政策的宣講、各類矛盾的調解,不斷提高基層治理水平。截至目前,任寨鄉累計參與調解90余件,成功解決各類矛盾糾紛57件。
任寨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宋曉春表示,任寨鄉始終秉持“雨中打傘,雪中送炭”的服務為民理念,激勵引導公眾參與社會治理,探索創立“群眾談心說事、代表協助理事、村民參與議事、干部服務辦事”四事治理模式,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著力破解頑瘴痼疾,不斷提高善治水平。
中國新聞社安徽分社版權所有: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主辦單位:中國新聞社安徽分社 地址:安徽合肥梅山路8號 郵編:230021
聯系電話:0551-65533351 投稿信箱:anhui@chinanews.com.cn